土地與記憶的飲食圖譜──九二一震災後臺中市大坑農園轉型休閒餐廳的觀察

Author:
陳素貞

Abstract

有「臺中後花園」之稱的大坑,在民國七○年代土雞城興起時,曾帶來一波榮景,然而九二一震災後,大坑陷入蕭條;當地農園於九二年後,逐漸轉型成庭園式的休閒農場,成為大坑地區新興的休閒景觀。由於休閒農場的穫利主要還是仰賴餐飲,因此除了以自然景觀營造優美的飲食情境外,如何開發餐飲的特色,便成為業者轉型的迫切問題。為了了解大坑本地農園轉型休閒餐飲的特色與發展,本文選定了「新月傳說」、「荔園」、「青青農園」三家為訪察對象,一則此三家皆是民國九○年代初,二代(兼含三代)子弟返鄉經營的家族式庭園餐廳;二則他們在自然景觀與餐飲食單的規劃上,有獨特理念而能成功地突顯其經營特質;三則此理念與經營特質,乃根於他們所擁有的家族土地資源與生活經驗,由是,融合土地與家族記憶,便成為他們共同的經營理念與方式。本文嚐試透過此三家休閒餐廳的轉型及其招牌食單,探究他們如何藉由土地與生活的記憶承傳,建構其飲食圖譜,並進而思考此類寓含地方與家族色彩的餐飲意象,成為建構大坑飲食意象與新人文地景的可能性;同時此種圍繞土地、自然與家族記憶的飲食圖譜,如何與在地、有機的新健康飲食概念結合,成為一種既能凸顯傳統,又能繫連現代生活,乃至抗衡全球化的地方餐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