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殺羊泡酒」覓蹤──絲綢之路飲食文化考察之一

Author:
高啟安

Abstract

修撰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的《肅鎮華夷志》記載,裕固族人有一種「殺羊泡酒」的習俗。該酒應是宋代非常流行的「羊羔酒」。以肉脂入酒,最早出現在唐代史料中,《酉陽雜俎》記載臨近波斯的「可薩」人用鹿之肉脂釀造酒,杜甫詩歌用「黃羊飫不羶,蘆酒多還醉」來描述西部的酒俗。說明以肉入酒的釀造方式已經通過絲綢之路,由遊牧民族傳入中原。最初名稱不相統一,至宋代漸趨爲「羊羔酒」,被列爲宮廷法酒。西部的飲用方式是用蘆管,因此有時稱作「蘆酒」。至今,「羊羔酒」仍流行在大陸各地。這應是絲綢之路飲食文化交流的一個顯著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