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簡介
《中國飲食文化》為學術性半年刊,2005年1月創刊,每年4月與10月發行。這份人文社會學術刊物由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主辦,旨在推動中華飲食文化之內涵、技術、儀節、書寫之社會與文化相關研究。盼藉此深入探索中華飲食文化之區域性、整體性,及其社會與歷史過程,以及「飲食」在人類文明中的意義,並為學者提供一意見交流園地。
編輯委員會
職務 | 姓名 | 服務機構(含子機構) | 職稱 |
主編 | 黃克武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特聘研究員 |
執行編輯 | 陳怡伶 | (財)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 主任 |
編輯顧問 | Erhard Rosner | Ostasiatisches Seminar Der Universität | Professor |
Marc de Ferrière le Vayer | Department of History, Francois-Rabelais University of Tours, France | Professor | |
Sabban,Françoise | Ecole Des Haui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 | Professor | |
王仁湘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研究員 | |
岩井宏實 | 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學博物館 | 名譽教授 | |
陳志明 | 廣州中山大學人類學系 | 特聘教授 | |
金光億 | 韓國首爾大學人類學系 | 教授 | |
張展鴻 |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 | 教授 | |
吳燕和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兼任研究員 | |
張玉欣 | 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 顧問 | |
編輯委員 | 余舜德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 專任研究人員 |
王秋桂 |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 榮譽講座教授 | |
黃樹民 | 國立清華大學 | 講座教授 | |
翁玲玲 |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 | 兼任名譽教授 | |
陳元朋 |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 | 教授兼主任 | |
林佳瑩 |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 副教授 | |
巫仁恕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近代史研究所 | 研究員 | |
周惠民 |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 教授 | |
呂欣怡 |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 副教授 |
評論圖書提供
如果您有個人著作希望能夠接受《中國飲食文化》的評論,請將此書寄至:
台北市10434建國北路二段145號
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收 (註明:書評使用)
我們會將您的著作送至適合的評論人手中,《中國飲食文化》不接受主動提供的書評。
台北市10434建國北路二段145號
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收 (註明:書評使用)
我們會將您的著作送至適合的評論人手中,《中國飲食文化》不接受主動提供的書評。
《中國飲食文化》電子期刊,歡迎踴躍訂閱
期刊徵稿
- 發刊宗旨
- 《中國飲食文化》為學術性半年刊,2005年1月創刊,每年4月與10月發行。這份人文社會學術刊物由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主辦,旨在推動中華飲食文化之內涵、技術、儀節、書寫之社會與文化相關研究。盼藉此深入探索中華飲食文化之區域性、整體性,及其社會與歷史過程,以及「飲食」在人類文明中的意義,並為學者提供一意見交流園地。
- 稿約
- 凡與中華飲食文化相關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論文原作,均歡迎投稿。論文書寫文字以中、英文為限。中文來稿請勿超過 20,000字,英文稿請勿超過 10,000字,或中、英文稿皆勿超過 30頁。來稿請註明作者之全名、服務單位及職稱(中、英文皆要),以及聯絡地址、電話、電子郵件帳號。論文可以電子郵件傳遞,或郵寄光碟等方式投稿;並請附500字以內之中、英文摘要各一,及關鍵詞2到5個。若論文涉及引用他者所有之圖片或長段文字,請先取得原作者同意。來稿之學術論文格式,請參考本刊之撰稿體例。
- 所有來稿皆由本刊編輯委員會送請相關領域學者雙向匿名審查;作者依審查意見修改回覆後,本刊編輯委員會覆審決定是否刊登。已通過審查之論文,本刊文字編輯得潤飾稿件文字;同時,本刊享有紙本期刊之發行權,並得將論文內容數位化重製,收錄於電子資料庫中。刊登於本刊之論文,本刊將致贈作者該期三本。
- 主題論文
- 本刊除刊出一般論文外,每期將擇數篇論文構成一至二個研究主題,以推動及凝聚對重要議題之研究討論。之後三年之研究主題包括﹕1.社會脈動與飲食轉型;2.文化創意與創意料理;3.飲食文化裡的醫療與養生。來稿以與上述主題有關之論文為佳,但不以上述主題為限。
- 聯絡方式
- 財團法人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中國飲食文化》編輯委員會
地址:台北市10434建國北路二段145號
電話:886-2-2503-1111 ext. 5620
傳真:886-2-2517-1806
電子郵件:fcdc@mercuries.com.tw
網站:www.fcdc.org.tw
學術期刊撰稿體例
- 一. 正文請用橫式(由左至右)寫作,中文字型請用新細明體,字體大小請選12。英文字型請用Times New Roman。
- 二. 正文中,請用新式標點符號。
- 中文標點符號皆為全形置中,其他引用符號如下:
- 「 」引號用於平常引號,若是重複的特殊名詞須加註,只在第一次出現時加符號即可;
- 『 』雙引號用於引號內之引號;
- 《 》用於書刊,如《中國飲食文化》;
- 〈 〉用於論文及篇名,如〈青稞、蕎麥與玉米〉。唯在正文中,古籍書名與篇名連用時,可省略篇名符號,如《淮南子•天文篇》。
- 英文標點符號皆為半形,其他引用符號如下:
- ‘ ’(引號)用於平常引號;
- 書刊名以斜體標示,如 Journal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 “ ”(雙引號)用於論文及篇名,如“The Origin of Chinese Food Culture”。
- 三. 標題格式
- 中文標題層級標示如下:
- 壹、一、(一)、1.、(1)
- 英文標題層級標示如下:
- I、A.、1.、a.、(1)、(a)
- 四.
- 引文:
- 短引文可用引號直接引入正文;長引文可作獨立引文,不加引號,但每行起首縮入六格,上下各空一行。
- 圖表:
- 配合正文加以編號「圖一」、「照片一」、「表一」等以此類推,編號之後加以陳述說明,圖下方註記資料出處。
- 五.
- 摘要:
- 每篇論文請附500字以內的中、英文摘要各一及2到5個關鍵詞。
- 六. 註釋方式
註文採隨文註,文章內以阿拉伯數字(如1, 105, 不須加括號)為註碼,置於標點符號後,並以上標方式標示。
- 七. 參考書目
(一) 論文後請列引用文獻書目,並請區分「史料」、「論著」。如有引用資料非上述二類可涵括者,如網路資料、訪談紀錄等,列入「其他」項。
(二) 書目排序:中、日文在前,請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西文在後,請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三) 書目細則:「史料」類順序原則為:編著者姓名、初刊年(若不詳,則列作者生卒年)、版本年、史料名、叢書名稱與冊數、出版地、出版社。初刊年請以〔 〕標示。「論著」類排序為作者、出版年、篇名、書(期刊)名、編著者(翻譯者)、出版地、出版社、起訖頁數。
- 八. 註釋、參考書目體例參考範例如下:
(一)史料- 註釋:王國維,《觀堂集林》,頁256。
- 書目:王國維。〔1923〕2001。《觀堂集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 註釋:于謙,《忠肅集》,頁14。
- 書目:于謙。(1398-1457)1991。《忠肅集》,《四庫明人文集叢刊》。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註釋:劉濬,《孔顏孟三氏誌》,頁25。
- 書目:劉濬。〔1482〕1996。《孔顏孟三氏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傳記類,冊76。臺南縣:莊嚴。
(二)論著- 1.專書
- 註釋: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頁11。
- 書目:范文瀾。1954。《中國通史簡編》。香港:南國出版社。
- 註釋:Wendy Doniger, Splitting the Difference, p. 65.
- 書目:Doniger, Wendy. 1999. Splitting the Difference.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2.會議論文
- 註釋:杜正勝,〈從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學革命〉。
- 書目:杜正勝。1995。〈從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學革命〉。發表於「傅斯年先生百齡紀念研討會」,12月17日至18日。臺北:歷史語言研究所。
- 註釋:Chee-Beng Tan, “Ecology, Values and Foodways.”
- 書目:Tan, Chee-Beng. 2017. “Ecology, Values and Foodways.” Paper presented at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Food Culture, October 15-18, Brisbane. Taipei: Foundation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 3.專書論文
- 註釋:王明珂,〈漢代中國的邊疆民族意象與民族政策〉,頁40-5。
- 書目:王明珂。1995。〈漢代中國的邊疆民族意象與民族政策〉。收錄於《中國邊疆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蒙藏委員會編。臺北:蒙藏委員會,39-72。
- 註釋:Andrew Wiese, “‘The House I Live In’: Race, Class, and African American Suburban Dreams in the Postwar United States,” pp. 101-2.
- 書目:Wiese, Andrew. 2006. “‘The House I Live in’: Race, Class, and African American Suburban Dreams in the Postwar United States.” In The New Suburban History, edited by K. M. Kruse and T. J. Sugrue.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99-119.
- 4.期刊論文
- 註釋:王明珂,〈青稞、蕎麥與玉米〉,頁23-72。
- 書目:王明珂。2007。〈青稞、蕎麥與玉米〉。《中國飲食文化》3.2:23-72。
- 註釋:John Maynard Smith, “The Origin of Altruism,” pp. 639-40.
- 書目:Smith, John Maynard. 1998. “The Origin of Altruism.” Nature 393: 639-40.
- 5.學位論文
- 註釋:張雲,〈春秋時代的吳國〉,頁12-23。
- 書目:張雲。1993。〈春秋時代的吳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註釋:Mats Amundin, “Click Repetition Rate Patterns in Communicative Sounds from the Harbour Porpoise, Phocoena Phocoena,” pp. 22-9, 35.
- 書目:Amundin, Mats. 1991. “Click Repetition Rate Patterns in Communicative Sounds from the Harbour Porpoise, Phocoena Phocoena.” Ph.D. diss., Stockholm: Stockholm University.
- 6.報章媒體
- 註釋:王汎森,〈傅斯年與陳寅恪〉。
- 書目:王汎森。1995。〈傅斯年與陳寅恪〉。《聯合報》,12月15日,37版。
- 註釋:William S. Niederkorn, “A Scholar Recants on His ‘Shakespeare’ Discovery.”
- 書目:Niederkorn, William S. 2002. “A Scholar Recants on His ‘Shakespeare’
- Discovery.” New York Times, June 20, Arts section, Midwest edition.
(三)其他註釋:陳博惠,〈推動稻米產銷專業區執行成果〉,擷取日期:2013/3/12。
書目:陳博惠。2008。〈推動稻米產銷專業區執行成果〉。《農政與農情》196,
網址:http://www.coa.gov.tw/ws.php?id=18364>,擷取日期:2013/3/12。
註釋:Gisela Williams, “10 Restaurants Worth a Plane Ride,” accessed 2011/1/7.
書目:Williams, Gisela. 2011. “10 Restaurants Worth a Plane Ride.” New York Times, Jan 7, http://www.nytimes.com/2011/01/09/travel/09restaurants.html?_r=1, accessed 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