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巧克力在歐洲的食用起源與流傳?
- 問題分類:
- 社會民俗
- 建檔日期:
- 2008-12-17
早餐後喝一杯巧克力是西班牙人的傳統習慣,而這習慣在寇得斯(Cortes)把巧克力從新大陸傳到歐洲時,就開始流傳下來。「巧克力」這句話是由古代阿茲特克(Azteca)語,所演變而來的。古阿茲特克人用枸骨和可可的果實來製造這種飲料。
他們在很早以前,就懂得將曬乾的可可,用石臼樁碎成粉狀,然後加上香料,製程木板狀,只要用開水沖散即可食用。當時因為沒有糖,所以無法將苦味去除掉,於是他們就喜歡摻入香辣料來喝。在阿茲特克最後的皇帝蒙得庫馬(Montezuma)三世的宮廷裡,一天就要喝掉一大水壺及五十杯以上的巧克力。侵略阿茲特克的寇得斯,便將可可及製造方式帶回西班牙。但是歐洲人不喜歡這種苦味,所以就摻入了崋尼拉、香料與糖,來增加巧克力的甜味。西班牙也隱藏這個秘密約一百年之久,因此在1588年,西班牙的軍隊被英國打敗時,英軍在西班牙的軍艦上發現了可可,以為那是無用之物而投入海中。到了1660年,西班牙公主嫁給法國皇帝路易十四時,才將巧克力帶入法國,17世紀才傳入英國,成為廣受歡迎的飲料。
爲了飲用方便,英國在1657年開始販售固體巧克力,不久也出現了許多巧克力店。從1765年開始,在麻塞諸塞州和羅契斯特城的可可業就以機開始興隆起來。至於板狀的巧克力,是從荷蘭人邦˙侯坦(Van Horten)發現了磨製可可粉的方法,擴展了利用範圍後才出現的。
問題分類:社會民俗
資料來源:本館藏書
書名:世界風俗(飲食篇)
著者:林信雄
出版年:1988
出版項:台北市:國家出版社
頁次:頁123-124
索書號:538.7/8764
建檔日期:2008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