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出版品
- 中國飲食文化
- 卷期目次及摘要
- Vol.18 No.2, 2022
- 水產成精: 功能食物、方便禮物及養殖產業的匯流
水產成精: 功能食物、方便禮物及養殖產業的匯流
- 作者:
- 鄭肇祺
- 學經歷:
-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 電子郵件:
- chengsk@nttu.edu.tw
摘要
在臺灣,水產除了作為日常餐桌的一部分外,也有調理身體的功能。因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鱸魚、虱目魚等皆是手術動刀後的病人恢復元氣的食物之一。水產消費也涉及階級,過去勞工階級能享用鱸魚湯、虱目魚湯的機會,多是在生病時、手術後等。人工繁殖成功後,漁民得以大量生產此類魚種,其價格更為大眾化,對消費者而言是福音,對養殖漁民來說則是產銷失衡下,生計變得不穩定的痛。近年,在友善環境生產、食物安全、健康飲食等條件的結合下,生產者及加工業者開始發展更多樣化的產品,迎合市場大眾所需,並進行全魚利用,開拓更多收入來源。其中,滿足都市人對健康、高價值及美味的方便食物(convenience food)的要求,是一個新興的方向。本文將透過對水產成為滴魚精此類功能食品的商品化進行探討,透過對生產者、加工業者的訪談,以及在市場及廣告進行觀察,檢視此一趨勢的發展情況。筆者認為,看似簡單的魚精,承載了臺灣飲食文化的意義及小資本家對技術深造熟練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