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偏鄉到大舞臺: 茅台酒聲望的拓展(1915-1935)

作者:
黃萍
學經歷: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管理學院
電子郵件:
hping@cuit.edu.cn

摘要

在以往為數不多的茅台酒史研究中指出,茅台酒在1915年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時成爲關注焦點,且多認定茅台酒在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並藉此而廣爲宣揚。然而,對於茅台酒爲何能在當時被選為代表中國從小偏鄉走到世界大舞臺的產品?博覽會舉辦當局是怎樣評獎?茅台酒究竟有沒有獲得金獎?獲獎憑證是什麽,以及獲獎後對茅台酒產品的聲望及後續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等問題,卻沒有完整可信的考究。本文以法國年鑒學派的區域史研究方法,分析豐富珍貴史料,從茅台行政建制的變更、赤水河道開鑿、川鹽入黔等重大事件引發茅台區位歷史性變遷的探討,揭示了茅台酒在晚清至民國初期成爲地方名產的歷史動因,進而重點探討1915年至1935年間茅台酒聲望拓展的史實。針對民國初年,中央政府組織全國地方名產參加1915年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歷史事件,藉助當時的主流文獻,證實茅台酒的確被選出,代表中國參加了此次盛會且獲獎,隨即招引投資者爭相在茅台創辦釀酒業、開拓新市場,使茅台酒不僅暢銷國内外,而且在國民政府倡導的國貨運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透過這段不凡的歷史,顯示茅台酒絕非偶然的從小偏鄉到大舞臺,而是與區位變遷、與地域特色、與國家發展命脈等緊密關聯,蘊含著人與物、商品與文化、物質文明與精神追求的深刻互動關係,顯示出酒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