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民眾與民族:《舌尖上的中國》的共同體想像

作者:
黃健富

摘要

《舌尖上的中國》製作精良的再現了當代的「中國食物」,並廣為傳播。然而,依舊體現著特定的意識形態,與中國官方立場並無二致。本文將從敘事分析的角度,分析《舌尖上的中國》背後所隱含的中國共同體想像。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曾經論證,報刊與小說的傳播構建了民族想像,而時至今日,能廣為散佈的影視傳媒更是建構民族想像的重要載體。本文將嘗試指出,《舌尖上的中國》選擇哪些敘事元素(諸如題材、內容、價值)進入中國共同體,以形塑民族形象。由民眾到民族:庶民的日常生活,被轉化為「國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在當今「中國崛起」的呼聲中,敘事創作也與意識形態相互呼應,並體現在影像與藝術等等各種不同面相的敘事。換句話說,這樣的美食展演,不僅是文化的,同時也是政治的。如果,在臺灣出版的《舌尖上的中國》一書,其封底曾經有紀錄片導演表示,「在國與國、文化與文化的差異間,食物或許可以扮演理解的力量。」 我反而想提出另一種可能的說法,在這部紀錄片中,食物也擔當了誤解與劃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