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出版品
- 中國飲食文化
- 卷期目次及摘要
- Vol.18 No.2, 2022
- 通往未來的飲食基礎設施: 神山町的食物樞紐計畫
通往未來的飲食基礎設施: 神山町的食物樞紐計畫
- 作者:
- 張正衡
- 學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 電子郵件:
- cchang23@ntu.edu.tw
摘要
日本德島縣神山町發展出以遠距工作為基礎,吸引新移民的地域再生人口策略,成功地創造出一種能夠促進在地循環的小型經濟模式。而在日本地方創生政策的脈絡下,當地居民也合作推出了一個稱為「食物樞紐計畫(Food Hub Project)」的整合性方案。這個計畫由「地產地食」的核心概念出發,以商業法人的經營形式,嘗試修復在地的飲食生產消費鏈結。若與過去所謂的社區支持型農業相比較,這個創新計畫的思維還牽涉到新農業勞動力的培育、新型態的作物選擇與栽培方式、銷售通路與加工產業的建立,以及飲食文化的延續與創新等等不同層面的任務。更具體地來說,食物樞紐計畫不僅要重建在地的糧食生產體系,並且要將農業生產跟加工、銷售、烹調、消費等飲食文化環節相整合,創造出能與當代在地社群結合的新一代在地飲食系統,形成這個山村未來發展與存續的基礎。本論文所試圖回應的問題是:飲食和地方發展的關係是什麼?在地飲食生活的創新建構如何與在地社群發展相結合,從而開展出地方社會的未來圖像?既然飲食是人類生命延續的終極基礎,是日常生活運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那麼也就可能成為人們在試圖開創未來時的變革起點,這可說是飲食研究中的一個新興議題。本文所提出的飲食基礎設施之田野個案,便是希望能夠協助推進這樣的討論,為相關的社會實踐與政策規劃做出些許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