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身體與禁忌: 以臺灣當代民間流通善書為例

作者:
楊翎
學經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電子郵件:
nmns.eat@gmail.com

摘要

善書是臺灣民間廣為流傳的通俗書籍,也是瞭解近世華人對於宗教、社會、家庭、風俗、倫理、道德等面向想法和意識的指標。善書中有不少關於食物、身體和禁忌的敘述,諸多反映出社會多元宗教信仰勢力的擴散氛圍,同時包納過去與現代的各種醫藥、生理、科學、營養、衛生等學說。對於食物分類、分配和特殊消費模式原則,實則透露從深層文化隱喻、轉喻而來的關連性,除了凸顯民間飲食習性的約定性,亦結合環境、文化象徵建構和一些身體推論的社會文化觀點。本研究主要從筆者蒐集的臺灣民間善書中,關於飲食、食療、補養、食譜等之書寫文本,進行食/物、食/人、禁忌與病因解釋象徵關係的討論,並就食物:從葷到素、身體:從病到癒、禁忌:從俗到聖的角度,探究社會生活實際經驗背後的食物分類傳統、信仰、習慣和療癒觀表達,重新釐清飲食、身體、個人與集體認同之可能多元互相建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