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蔬素齋: 中國中古時期素食的潔淨象徵與功能

作者:
凃宗呈
學經歷: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
電子郵件:
kenaitu@gmail.com

摘要

本文探討中國中古時期素食「潔淨化」過程,聚焦於素食的潔淨象徵與功能。首先討論祭祀前齋戒的素食化現象,從原本禁食氣味濃烈的辛臭類食物,進而將有腥羶氣味的肉類也包括在內,兩者皆被視為不潔淨的食物。再從社會上所習用的詞語變化,觀察素食的潔淨象徵,以菜、蔬、素、齋四字為例來說明。菜、蔬二字都只是指可食用的植物。中古時期開始,素、齋二字漸漸流行,素字有白色、無飾等意義,故「素食」一詞會讓人聯想到潔淨、質樸的意涵。「齋食」則是佛教和道教飲食的常用詞語,具有宗教神聖性的潔淨、崇敬之義,加上齋字本義具有與齋戒相關的戒潔、莊敬、誠意等意涵,「齋食」一詞因而具有潔淨、誠心、敬意等象徵意義。綜上所述,素食的潔淨象徵與功能是從中國中古時期開始出現與流行,影響及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