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花旗參:一支18世紀植物穿越 歐亞新舊大陸的傳奇

作者:
熊秉真
學經歷: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電子郵件:
pingchenhsiung@hotmail.com

摘要

北美的「洋參」或稱為「花旗參」,中醫視之為重要藥材。清初,花旗參經長程運輸,傳入中國後,始廣為人知。花旗參的發現關鍵人物是耶穌會的法籍神父皮耶爾‧雅托(Pierre Jartoux,其中文姓名為杜德美)。1711年,他奉康熙之命,前往東北繪製全國地圖時,偶然發現人參,試用後認為有神效,乃匯報巴黎。兩年後,英國皇家學會發行的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將這份報告翻譯刊載。派駐法屬加拿大的神父約瑟夫-法蘭沙‧拉非脫(Joseph-François Lafitau)頗有興趣,獲得魁北克附近印地安原住民協助,覓得同為「參屬」的植物,於1718年以法文小冊刊布,輔以圖繪,仔細描述這種植物的根、莖、葉特徵,並將乾燥樣本由加拿大經巴黎送抵北京確認,才為人所知。
乾隆年間,江南溫補學派發揮「涼補」理論,並以花旗參除了藥用食補外,有涼補之效,於是花旗參有日常保養之效,遂深入人心,帶出風潮。花旗參的傳播跨越亞歐大陸、穿越太平洋,不僅是知識傳播的重要課題,還可以從物種訪求,貿易連繫及藥用食補習慣等面向,討論花旗參的傳布。
18世紀初一位在東北地區活動的耶穌會士的影響至今可見,堪稱近代以來「物」與「人」之全球化歷史發展之跨域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