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東印度公司開闢檳榔嶼香料種植業 之初探(1786-1819)

作者:
楊惟安
學經歷: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
電子郵件:
wayang1228@gmail.com

摘要

1786年,英屬東印度公司在馬來亞檳榔嶼建埠後,首任監督官法蘭西斯‧萊特(Francis Light)實施自由貿易政策,吸引各地商人前來從事貿易活動。英屬東印度公司為了打破荷蘭獨占香料貿易的局勢,及能與中國有更多貿易來往,因此在新港埠開發香料種植業。由於此項產業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萊特遂推行招徠華人移民政策。多數人透過「契約勞工制」的途徑來到此地。之後,萊特展開拓墾土地計畫,並從亞齊、明古連等地引進香料苗,在當地嘗試種植胡椒、丁香、豆蔻等作物。這些種植計畫以胡椒最為成功,讓檳榔嶼成為麻六甲海峽的重要貿易據點。
1806年以後,胡椒種植業受到法國拿破崙的大陸封鎖政策(Continental System)影響,導致英屬東印度公司的收益有所虧損。新加坡於1819年開埠,為檳榔嶼的胡椒種植業逐漸式微之主因。因此,本文以檳榔嶼香料種植業做為探討要點,對下述議題進行論述:英屬東印度公司對香料種植業所持態度為何,種植香料政策在個人統治與英屬印度時期又有何變化?歐籍與華人種植業者對香料產業的經營所持不同看法為何?檳榔嶼港埠地位之變化對香料種植業造成的影響為何?
研究結論指出檳榔嶼開埠後,英屬東印度公司致力於將其改造為「第二個摩鹿加群島」,其中又以胡椒種植業的發展最為成功。儘管該港埠的的商貿地位於1820年代遭新加坡所取代,但萊特推行的自由貿易政策與土地拓墾計畫吸引了大量華人移民前來此地。因此本文檢視檳榔嶼開發香料種植業的發展歷程,做為日後延伸探究華商與華人種植園業主的商貿活動之相關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