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的傳入與近代上海飲食觀念的變化

作者:
陳尹嬿

摘要

清末民初中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並不僅止於軍事、政治、思想,對於民生亦是影響甚巨,不論是食、衣、住、行無一不受影響。而「食」對於中國人來說,雖是日常瑣事,卻舉足輕重,從食材到禮儀,發展了數千年之久,對於吃更有自己的一套哲學;在面臨到西方飲食文化傳入時,中國人不僅抱著好奇的心態去探索,另一方面亦從民族優劣來比較中西的飲食,牛肉因此開始出現在上海居民的餐桌上。番菜館的設立是為了滿足中國人吃西餐的好奇心,由於價昂,因此上番菜館也成為富人炫耀財富的方式,然而西餐不僅僅是口味上與中餐有極大差異,在用餐禮儀、與餐具的使用上亦與中餐大相逕庭。營養素觀念的引進,更讓中國人對於食物有根本上的新認識,也導致了現代烹飪學之發展。除此之外,飲食更與現代衛生觀念密不可分,除了維持生命之所需以外,更與疫病息息相關,飲食衛生因此在傳統意義上更加增了現代衛生之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