豉油小碟裡的香港:從生曬醬油到港製頭抽

作者:
張展鴻, 王迪安
學經歷: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 / 香港大學香港研究課程
電子郵件:
sidneycheung@cuhk.edu.hk / jdwong@hku.hk

摘要

本文討論香港醬油產品近百年的歷史。香港人慣用以粵語「豉油」(chiyou)稱呼醬油。如果說香港人吃不起豉油,可能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早年在香港本地生產的豉油大都是輸出歐美也是鐵一般的事實。早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豉油廠在香港相繼成立,並透過商會的組織聯繫,使生曬豉油成為香港的本土工業;在5、60年代,為香港賺取外匯,之後仍陪同香港經歷多個社會的艱難時期;到90年代,大家開始對本地豉油──特別是頭抽──另眼相看;直至今天,豉油不管在品質或在地生產方面,皆得到香港消費者的認同。港產豉油見證了香港社會近百年的滄桑,而本文將從生產和消費的角度,探討本地豉油的製造、以及飲食消費模式的互動,希望能進一步為文化認同和本土意識的建構提供一個生活實踐上的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