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混融」─岡山羊肉飲食文化的建構與再現

作者:
蘇恆安

摘要

羊肉原非臺灣固有飲食文化的食物品項。羊肉飲食後來之所以被標籤化為高雄岡山獨特的飲食文化,是經過時空的演替混融過程演變而成。傳統上,岡山鄰近一帶盛產的山羊,僅是臺灣人牲禮和冬季進補的重要來源,但羊肉真正廣泛取得在地化認同,卻得遲至光復後空軍基地搬遷至此之後:大量外省人的羊肉消費習性、川/辣味豆瓣醬製造技術,與日/臺/甜味豆瓣醬開發等諸多條件的具備之下,促成羊肉、豆瓣醬兩者的相得益彰所致。於是乎,岡山羊肉米粉、當歸羊肉及羊肉爐等招牌名號,不脛而走。其後,臺灣加入GATT/WTO,開放冷凍羊肉進口,為岡山在地羊肉飲食文化帶來衝擊。2004年,地方政府開始以「岡山羊肉」之名舉辦羊肉主題節慶,藉廚藝競技等展演過程,試圖重新為地方建構品味的襲產傳承與創新意涵。除了就歷史角度的觀察外,本文亦以社會生產的文化空間視野取徑,觀看此一複雜時空交叉的演替混融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