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臺灣「虎骨酒」的中藥實踐與保育爭議

作者:
曾齡儀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電子郵件:
lindasou@tmu.edu.tw

摘要

「虎骨酒」曾經是臺灣社會最受歡迎的保健藥酒之一,直到1990年代,隨著國際野生動物保護運動的興起,該酒被正式禁止。虎骨酒的製作可追溯至公元4世紀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該文獻也記載虎骨酒對於治療風濕骨痛有良好效果。爾後的本草典籍《本草綱目》更影響了華人的虎骨中藥實踐。本文將從「動物史」與「中藥醫療」的觀點,探討本草脈絡下虎骨的歷史背景,並分析日治與戰後臺灣虎骨酒的生產製作與消費文化。值得注意的是,臺灣並不產老虎,虎骨原料必須仰賴進口,臺灣菸酒公賣局在1960至1980年代,從泰國、印尼等地進口虎骨作為原料,坊間也有許多虎骨商品。1990年代,美國野生動物保育團體控訴臺灣的虎骨交易,在美方貿易制裁的壓力下,行政院衛生署制定法令規範國內虎骨之使用。本文也將探討戰後臺灣社會「中藥實踐」與「動物保育」之間的爭議。

關鍵字:虎骨、藥酒、中醫、臺灣、動物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