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臺灣鰻魚的養殖變遷與消費文化

作者:
郭忠豪
學經歷: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
電子郵件:
piokuo@mail.nkuht.edu.tw

摘要

本文旨在考察鰻魚在近代臺灣的養殖變遷與消費文化。鰻魚是具有相當特殊的迴游魚性,在西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西側產卵後,隨著黑潮與支流往東亞海域漂流。傳統中國與傳統日本均有消費鰻魚之食俗,前者以藥燉食補為主,後者以蒲燒方式為主。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養殖鰻魚,爾後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當地也發展鰻魚養殖試驗,同時提供日本與臺灣的市場消費。二次戰後日人離臺,鰻魚養殖停頓,期間經過臺灣水產專家研究與撰文提倡,又遇到日本向臺灣開放進口鰻苗,此事業遂成功發展,甚至贏得「鰻魚王國」之稱號。1990年代後中國投入活鰻競爭以及由於鰻苗數量減少,臺灣鰻魚轉移至國內消費,業者提供高品質、營養、健康的「蒲燒鰻魚」料理給國人消費。考察鰻魚在近代臺灣的養殖變遷,提供我們從不同面向瞭解這項特殊魚類的養殖與消費。

關鍵字:鰻魚、消費、明治維新、日本、近代臺灣